2024年,美国F公司针对多家企业发起TOPCon电池专利侵权调查,凸显江苏储能企业在“出海”过程中面临的跨境知识产权合规挑战。该案涉及多国专利,覆盖美国、中国、东南亚等关键市场,其复杂的司法程序——从诉前证据保全、临时禁令到缺席判决与庭审,都警示企业须提前构建系统的专利风险防控体系。建议相关企业主动梳理产品技术路线,评估境外知识产权风险,尤其在北美、东南亚等关键市场需提高侵权抗辩与合规管理能力,以规避诉讼损失、维护供应链稳定与出口竞争力。
江苏储能供应链近期跨境合规风险
【风险提示】专利
案例:美国F公司对多家企业启动TOPCon电池专利侵权调查
2024年7月19日,美国F太阳能公司对几家晶体硅电池制造商展开TOPCon专利侵权指控和调查。
F公司已于2013年收购了一家晶体硅电池技术公司及其TOPCon电池制造相关的知识产权组合。在收购之前,F公司率先推出了大尺寸晶体硅片的专有电池架构和制造工艺。
受F公司指控影响的专利包括在美国、加拿大、墨西哥、中国、马来西亚、越南、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司法管辖区颁发的专利。
解析:
美国专利侵权司法流程大致如下:
(1)诉前阶段:专利人收集证据,同时依据美国《联邦民事程序法》规定,当事人存在纠纷的情况下具有保全证据的义务,专利权人可以向被控侵权人发出侵权警告函,收到警告函的被控侵权人具有证据保全义务。
(2)起诉阶段:专利人向联邦法院递交诉状,列明主张的专利和被控产品,同时可以申请一份临时禁令(TRO)的单方面动议,以被告可能会将其产品下架、销毁相关证据以及隐瞒资产为由,以保密方式提交,不对外公开。TRO有效期是14天,若专利人有正当理由,可向法院申请再延长14天。
(3)发送传票:在临时禁令发出后,专利人应向被告发送传票,要求被控侵权人在一定期限内出庭应诉。被控侵权人应在收到传票后21天内作出回应,若被控侵权人本人或委托代理人没有出庭应诉,专利人可以提请缺席判决。
(4)初步禁令:在TRO有效期内,法院通过听证程序判断是否有足够的证据支持专利人的主张,以及决定是否颁发初步禁令。若被控侵权人缺席听证会,法院同样可以颁发初步禁令。
(5)缺席动议及缺席判决:被控侵权人在收到传票后21天内未作出回应的,专利人可请求法院在被告缺席的情况下对案件作出判决。法院会在一周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发出正式的缺席判决通知。
(6)答辩阶段:答辩期为21日,被控侵权人就专利人的主张进行答辩,或提出动议(反诉、主张原告专利无效),或填写送达豁免表格,接受直接送达,将答辩期延长至60日。
(7)审前会议:讨论确定诉讼争议的焦点、审讯的具体日期、搜证程序的截止日期等,也可促成当事人庭外和解。
(8)搜证及证据开示:双方在搜证程序截止之日前收集证据,在搜证程序计划会议结束后14天内相互披露与搜证程序有关的资料。
(9)听证阶段:法官根据双方证据确定专利范围,在听证会后作出专利权利解释的判决。
(10)简易判决:诉讼开始后,如果一方认为案件的重要事实不存在争议,可以请求法院采用简易程序来判决其胜诉。
(11)庭审阶段:案件审理程序约3-5日,律师可以互相商量,同意将某些争议交由法官决定,其他必须由陪审团决定的事项再由陪审团决定。
(12)审后程序阶段:一方对陪审团裁决不服,可以提出直接法律适用动议,或新庭审动议。
(13)判决及上诉:若一方对判决不服,可上诉到联邦巡回上诉法院;若对上诉法院判决不服,可申诉至联邦最高法院。
(14)重审程序:分为双方重审程序、授权后重审程序。前者需在专利侵权诉讼的起诉状合法送达后一年内提出,允许除专利人之外的任何人,在专利授权公告9个月后就专利有效性提出质疑;后者允许除专利人之外的任何人,在专利授权公告9个月内,对专利有效性提出质疑。